李振声
职称:研究员,院士

研究方向:小麦远缘杂交研究

导师类型:博士生导师

E-mail:zsli@genetics.ac.cn

主要研究内容: 

  李振声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小麦远缘杂交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偃麦新种质规模化创制、耐盐小偃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高光效与抗锈小偃麦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等三个方面:  

  1、小偃麦新种质的规模化创制 

  通过远缘杂交、回交、花粉辐射、异地加代、原位杂交检测等技术手段,建立了规模化创制小偃麦易位系新系统,创制了一批新种质,为我国小麦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2、耐盐小偃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选育出适于滨海盐碱地种植的小偃81和小偃60耐盐小偃麦新品种。在此基础上,以新创制的耐盐小偃麦易位系为骨干亲本与优良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回交,经原位杂交分析、耐盐性鉴定,并通过系统选择、多点试验和产量比较等,选出具有耐盐、丰产、优质特性的新一代耐盐小偃麦新品种,为环渤海地区粮食增产做贡献。 

  3、高光效与抗锈小偃麦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在对小偃麦品种和当前主栽品种光合效率评价的基础上,选配亲本组合,综合利用传统育种、现代分子聚合育种和对杂种光合效率系统鉴定等技术,培育高光效小偃麦新品种。此外,对小偃麦新种质进行抗锈病鉴定,获得小麦抗锈病新抗源,为培育抗锈高光效品种提供育种材料。 

个人简介: 

  李振声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与陕西省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何粱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200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三世界科学院2009年学术讲演奖等,2014年入选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2016年获国际作物学会杰出作物学家奖 

品种:

  1.小偃155.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219007 

  2.小偃60.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6030 

  3.小偃81. 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5006 

植物新品种权: 

  1.小偃153. 培育人:郑琪、李宏伟、刘小京、李滨、李振声. 品种权号:CNA20162003.1 

  2.小偃60. 培育人:李滨、李宏伟、郑琪、仇光星、池建义、李振声. 品种权号:CNA20100586.6 

  3.小偃101. 培育人:李宏伟、李滨、郑琪、仇光星、池建义、李振声. 品种权号:CNA20130549.9 

  4.小偃102. 培育人:李宏伟、李滨、郑琪、仇光星、池建义、李振声. 品种权号:CNA20110654.2 

  5.小偃81. 培育人:李振声、李滨、魏其克、仇光星、池建义、李继云、童依平、孙建华、刘全友. 品种权号:CNA20040370.2 

授权专利: 

  1.与盐胁迫条件下小麦粒重相关的KASP标记及其应用. 发明人:郑琪、罗巧玲、胡盼、杨国堂、李宏伟、李振声. 授权号:ZL201910643027.5. 

  2.十倍体长穂偃麦草蓝粒性状专化分子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开发与应用. 发明人:郑琪、刘利勤、张静、罗巧玲、李宏伟、李振声. 授权号:ZL201810399771.0. 

  3.十倍体长穂偃麦草串联重复序列特异探针的开发与应用. 发明人:郑琪、刘利勤、滕婉、罗巧玲、李滨、李宏伟、李振声. 授权号:ZL201710728863.4. 

  4.十倍体长穂偃麦草专化分子标记与探针的开发及其利用. 发明人:郑琪、刘利勤、罗巧玲、滕婉、李滨、李宏伟、李振声. 授权号:ZL201710728665.8. 

  5.一种规模化创制小麦异源易位系的方法. 发明人:郑琪、李宏伟、李滨、李振声. 授权号:ZL201410056588.2. 

  6.一种比较植物耐强光能力的方法.发明人:李宏伟、郑琪、李滨、李振声. 授权号:ZL201410549301.X. 

  7.一种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分离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方法. 发明人:郑琪、李振声、胡赞民、李滨、李宏伟. 授权号:ZL200910086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