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开展小麦丰产增效情况调查

2017-04-15

  42日至1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赴河北省石家庄市、邯郸市、衡水市、沧州市、保定市十余个县乡村镇深入开展小麦产量和效益差及调控途径调查。本次调查是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子课题“河北冬小麦产量与效率层次差异形成机制与丰产增效途径”的有关调研和项目示范推广任务。 

  调查组先后到成安县众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磁县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创制中心北方良种创制基地暨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河北省旱作农业研究所等7家单位深入调研,围绕小麦绿色提质增产增效研究进行了广泛交流与讨论,并就下一步科研合作事宜达成了初步意见。 

  调研过程中,调查组先后来到邯郸魏县大辛乡庙东村、磁县讲武城镇西陈村、曲周县四畽镇王庄村和杏园村等十余个村镇,张正斌研究员等专家与当地农户、农业科技能手和种粮大户进行交流座谈,深入了解当地节水优质小麦生产情况,并就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同时,调查组还在每个调查点取了土样,并将进行土壤营养成分分析,为下一步课题任务的具体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调查发现,随着气候变暖、农业科技的投入、秸秆还田和土壤培肥、优良品种的推广、节水农业的发展,从邯郸到保定小麦生产区域,小麦亩产千斤是普遍现象,个别农户亩产可达到1200-1300斤,少数年份和地块因灾害中低产。而沧州、衡水地区因为盐碱旱地面积较大,中低产田比例相对较多,但随着化肥和节水灌溉等的投入、黑龙港流域小麦还有较大的生产潜力。此外,河北省小麦高产、超高产区,目前播种量、灌溉、施肥、农药过量现象普遍,旋耕普遍,深翻深松耕地相对较少,种植优质小麦品种、优质优价是群众的普遍希望,在绿色提质增产增效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调查组认为,针对黄淮南片近年来气候变暖湿导致赤霉病和倒伏频繁严重发生、小麦品质下降的情况,河北省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节水优质高产小麦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