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赤霉病”工作进展及研讨会在遗传发育所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3.07.17     

  2023711日至12日,小麦抗赤霉病工作进展和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成功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钱前院士、小麦产业体系首席刘录祥研究员以及院内外相关30余位专家到会指导,遗传发育所党委书记邢雪荣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申倚敏出席会议,会议由遗传发育所韩方普研究员主持。 

  邢雪荣书记代表研究所致辞,介绍了遗传发育所赤霉病研究工作总体情况以及韩方普研究团队利用染色体工程及现代生物学技术在小麦抗赤霉病种源创制和育种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韩方普研究员对团队在863重大项目小麦分子染色体工程育种和育种研发项目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细胞工程育种的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研究团队从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开始进行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的创制,历经10多年努力,通过多年多点抗病鉴定和连续多代的回交转育,选育出抗赤霉病的小麦新品系中科1878、中科545和中科166。中科166作为中抗赤霉病新品种已于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并将生产经营权转让给安徽新世纪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推广应用;中科1878已完成2022-2023年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生产试验。中科系列小麦新品系的底盘品种济麦22是我国连续多年推广种植面积第一的小麦品种,中科166 把济麦22的赤霉病抗性从高感提高到中抗水平,并且是高产稳产的新品种,正在参加黄淮北片区试。 

  中科166在今年气候条件变化异常的情况下表现突出,在小麦主产区发病严重的地块打药一次就可以完全控制赤霉病的发生。在今年南病北移情况下,河北等地中科166田间赤霉病病穗率不到1%并且主要发病在小穗或小花。今年麦收后期雨水偏多,中科166表现出很好的抗穗发芽特性。在江苏宿迁连片种植的400亩示范田中,中科166产量比其他四个主推品种增产15%。新世纪种业公司及阜阳市政府力争五年内将中科166推广成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韩方普研究员对团队目前的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新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团队从2018年开始利用培育的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系与国内不同麦区的主栽品种进行杂交,结合组织培养及温室加代,培育出了一系列适应不同区域的中抗和高抗赤霉病新品系,并有部分材料进入国家不同区域的区试。因为在不同的小麦背景下均有很好的抗病表现,从2021年开始,研究团队利用育成的抗赤霉病易位系,对西南麦区、西北麦区和东北麦区的主栽春麦品种或新品系进行改良,已经筛选出F2代纯合易位系并将利用崖州湾实验室等进行快速加代选育出适合不同气候环境的小麦新品种。 

  韩方普研究员还从新时代、新赛道和新征程三个方面为年轻人提出了新要求,提醒年轻一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出碧蚂一号、小偃六号、繁六及宁春4号等小麦品种是新赛道的标志。 

  安徽新世纪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徐四有院长、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王涛研究员以及湖北省农科院的徐延浩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安徽省、西南麦区和湖北省的赤霉病发病情况和对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材料的迫切需求。 

  与会人员对研究团队利用长穗偃麦草改良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工作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中科166具有非常大的推广潜力,也是赤霉病抗性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同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国家不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种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小麦赤霉病这一卡脖子的大问题必将解决,并为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