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所首页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衣着朴素,和蔼可亲;步履矫健,惜时如金;开拓前沿,不断揭示关键科学问题;关注民生,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李家洋老师。 

  2007年进入遗传发育所植物基因中心储成才老师课题组,而我们隔壁就是李家洋老师的实验室。所以很幸运的,能够经常“偶遇”李老师。每次遇到,李老师总是和我们亲切打招呼,有时还会闲聊几句。相比“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等一系列耀眼的头衔,我眼中的李家洋老师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完全没有距离感的长者。然而,随着自己渐渐体会科研的艰辛与收获,对李老师的科研历程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收获更多启迪的同时,不禁肃然起敬。 

  过去的20年时间,是中国科研水平快速发展的阶段。以遗传发育所为代表的植物科学研究已处于世界第一阵列,而这正是李家洋老师等多位前辈科学家起到的关键引领作用。长期以来,植物科学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是模式植物拟南芥。李老师回国之初也是选择拟南芥展开研究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李老师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水稻,这个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作物。虽然现在水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不存在任何障碍,但在20多年前,由于水稻基因组信息不完善,研究的基础知识近乎空白,对水稻开展系统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困难重重。李老师带领团队经过5年的潜心钻研,成功建立了水稻图位克隆技术体系,为水稻功能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随后,他们克隆到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关键基因MOC1,而水稻分蘖不仅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性状,同时也是水稻最复杂的发育现象之一,研究难度极大。此后,李老师团队在水稻株型调控上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李老师提出了水稻理想株型的概念,并揭示了关键组分IPA1及其介导的分子调控网络。此外,经过一系列原创性工作,建立了以D53为核心的独角金内酯信号途径,建立了完整的水稻分蘖调控信号网络。李老师的工作不仅对全面理解植物株型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引领和启发了其它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对促进水稻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比科学理论上的突破性进展,李老师更加关注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的动力。进过20余年的积淀,李老师团队利用鉴定到关键基因位点结合分子辅助育种,已成功培育出兼具外观好、品质优、食味佳、抗病、耐逆和高资源利用率等优良特性的“嘉优中科”系列、“中科发”系列等优良水稻新品种,并在长江中下游、东北平原大面积推广种植,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用得上、有影响”。 

  作为科研工作者,既要关注前沿科学问题,又要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民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是李老师所做的,更是带给我们的榜样的力量,深刻启迪我们的科研之路。 

  供稿:基因组第一党支部

  党员:胡斌